某内审撰文自比海瑞,看完后,赞叹不已。 海瑞是清官,一篇《治安梳》把他的名字变成了一颗亮眼的星星闪耀在历史长河中。于是各种内审内控监察人以海瑞精神表彰自己,展示自己的拳头。 一味打压豪强偏袒弱小并不能长久,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的不是弱小(群众也不等于弱小)。企业最大的愿景是赚钱,其他的都是次要的。再直白一点能帮公司赚一个亿的人比赚一千万的人更有价值,赚一千万的人比那些惯常指手画脚、专挑毛病不懂建设的人有价值,对,会赚大钱的人就是比内审内控监察有价值。 富人都是坏人吗?赚钱的企业就一定有舞弊吗?我能想明白海瑞是因为觉得富人赔一点对穷人来说是一大堆,且不对富人伤筋动骨,那么内审人的那一套舞弊理论又是根据什么呢?难道赚钱了,就是舞弊的机会多了,机会多了就一定会舞弊?怀疑精神要有,怀疑是工具,不是结论,要去验证怀疑的内容;人世间最大的恶,莫过于对善良吹毛求疵。 海瑞终其一生赚得“清官”这一个代号,但一生不得重用; “与人斗其乐无穷”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,与所有人为敌将寸步难行,想施展自己的抱负、贯彻自己的管理思维不是斗出来的,而是沟通出来的,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必要修正后的产物。平台和个人能力究竟哪个是你上一段辉煌的主要因素?难道这不是我们该仔细考虑的事项吗? 海瑞践行着朱元璋各种法规,尤其对于贪渎;拿着几百年前的规则作为现在的标准来衡量一切。历史是撰写人对过去的总结、想象和描述;都制度读史要辩证着读,那么10年的规章制度呢?至于规章制度形成的原因及要规范什么,完全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,一句话就是你没遵循**制度,请遵循**制度。不辩证的看待史书不能使人明智,带给读者的影响力就只剩下思维的束缚、捆绑;没有创造性、没有更新的规章制度是毒药,会限制企业的发展;没有了解情况,也懒得推动制度更新的建议要来何用。 再比如新在不丹设立的新超市有单行政物料采购,审计必须要货比三家选最低价格。在面临外汇管制,注册资金无法全部到位的时候难道不是首先应该延长付款期限,控制现金流,其次是控制到货时间,以尽快开业,再次是适合公司的质量要求,最后才是你关心的价格,你都没有规模采购哪里来的价格优势;OK,跨国采购,那您核算过关税、运费了不? 海瑞无论如何,至少践行着“知行合一”,部分内审人员挟私报复、恶意歪曲、以偏概全、选择性描述部分事实,内审内控督查的客观、公正的原则都被抛弃了,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,至少对这个行业或者在一个集团内从事相同岗位的人来说是可怕的,别人努力遵循着的、营造着的东西,在你的一纸报告里面轰然倒塌。忘记在哪里看到的一段话:“世界上有太多的人用圣人的标准衡量别人,用贱人的标准衡量自己”。 海瑞是经常跑田间地头的, 而我们的内审同仁呢?人到了现场是为了查看资料,甚至局限于翻看凭证。OK,大部分的经营数据都反映在了财务报表上了,但是财务数据不是所有,我们重视了这些纸质文件而忽略了现场、忽略了实物;我们的现场办公变成了现场翻看凭证,那又何必去现场呢?难道快递运费不比差旅费便宜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