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来自尼泊尔的卡特里而言,在中国军校学习感触同样很深:“我来自一个非常小的国家,我们没有海军、空军,甚至没有坦克。在这里,我从世界大国学到了高水平战术和军事知识。”
陆军指挥学院培训外籍军官的历史始于1957年,那年3月,学院奉中央军委命令,接收82名越南军官学员。眼下,共有来自77个国家的146名外籍军官在交流中心学习。对于为什么要搞外训,外训第二大队队长朱岚对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表示,主要目的是加深信任,厚植对华友好国家的军事人脉资源,传播优秀中华文化和军事思想。
据《环球时报》记者了解,学院交流中心目前针对旅长、营长、基础参谋和高级指挥参谋等不同级别的军官,开设四个专业。每个专业依照法语、西语、俄语和英语四个语种分成不同的小班,并逐步发展出一套满足英、法、俄、老、越、西等多语种的教学手段。满足条件的留学生还可以申请学习两年制研究生专业课程。
“理论为主、实践为辅”,这是中心外训课程体系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。理论课集中在反恐训练、合同战术、战场信息搜集,以及中国参谋机构和职能等方面的知识。为让外籍军官对中国的国情军情有更直观了解,学院与海空军等多个单位合作建立实践基地,让外国军官们有机会接触中国军舰和战机。“很多内陆国家的军官对海军接触得比较少,每一次登上舰艇他们都显得非常兴奋,非常珍惜。”朱岚说。
|